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新闻头条
环境监测变更“聪明”了(大众新闻)
发布日期:2025-10-18 09:17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10月15日至16日,第五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举办。

 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主办,以“立体感知,数智赋能: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新格局”为主题,包含开幕式暨特邀主旨报告、大会主题报告、分会场研讨会与墙报交流等环节。政产学研各界代表齐聚济南,聚焦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智慧运控一体化等关键议题,共探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路径。

 本次会议开幕式设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以“天空地一体化校核体系研究”为题,阐述多源监测数据融合技术方向;华为专家张博强分享“华为数字化转型实践”,为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张大伟围绕“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介绍“国家网”的转型实践。

 张大伟表示,“国家网”正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发展,以新型感知、无人运控、高效集成、智能应用为重要标志,核心特征是一体化、数智化、国产化。目前,“国家网”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点位规模约3.3万个的综合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监测装备升级,卫星、无人机等载具广泛使用,并与机器视觉、声纹识别、转化算法等深度融合;提出到2027年重点区域运行成本降低40%、集成装备运维人工参与度降低70%以上等目标。

 案例分享中,张大伟提及山东创新实践。针对工业污染,山东推广固定污染源数智化管控系统,构建“智能感知—自动诊断—精准预警—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人防”转“技防”。此外,山东搭建的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智慧观测网络,运用地面监测、无人机、卫星遥感、环境DNA等技术,采集多维度数据,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支撑。

 会议还设有七个平行分会场,主题分别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理论、生态环境监测智慧运控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感知新技术和新装备、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集成创新、生态与固废智能感知技术、天空地海大数据智能同化与反演。

 本次会议聚焦环境监测技术创新与数智化转型,将推动技术研发、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融合,为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