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新闻头条
省内率先!济宁实现国一及以下高排放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动态清零
发布日期:2023-07-11 11:10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目标,以蓝天保卫战为抓手,始终坚持“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标准,狠抓移动源污染治理,积极开展源头防治,深挖减排空间,持续开展高排放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迭代工作。非道路移动机械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排放量在移动源中居于高位,加快推进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报废更新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今年6月30日,我市完成全市最后一台国一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报废和注销工作,预示着我市国一及以下高排放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在省内率先实现动态清零,在国内走在前列,全市累计淘汰高排放老旧机械15091台。目前,全省仍有2.8万余台在用高排放老旧机械,省内其他市平均约有2000余台,最多的仍有7000台。今年5月24日,市生态环境局在全省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上做典型发言,有关高排放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迭代工作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今年上半年,全市NO2浓度全省第3,改善幅度全省第2;CO浓度全省第4,改善幅度全省第1,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迭代助力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力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迭代升级。针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基数大、排放重的特点,市生态环境局立足于早、着眼于全,早在2018年就开始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行政区域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应编尽编、应登尽登,累计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68424台、全省数量第1,占全省总数的10.54%。为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市生态环境局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省内率先开展移动源更新迭代工作,“减老旧、增清洁”双向发力。2021年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济宁市倡导使用国六和新能源机动车及国三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提出了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机械和新能源机械占比达到60%以上要求,2023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济宁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再次提出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机械和新能源机械占比达到70%以上要求。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机械和新能源机械38699台,占比72.32%,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机械排放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提前完成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调整。2021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通告【2021】1号),将市主城区二环以里划定为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2022年3月底前我市将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进一步扩大至各县(市、区)建成区及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驻地,在全省率先完成划定工作。通过重新划定后,全市新增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作业区域647.6平方公里,预计将有2.8万余台高排放机械不能再进入已划定区域作业,倒逼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快升级换代。

      三、超前谋划推进高排放老旧机械报废更新。2021年起,市生态环境局就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迭代升级工作,将高排放老旧机械报废更新纳入到年度重点工作。在省生态环境厅政策和资金支持下,2022年,济宁市成功争取成为高排放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以新换旧”试点城市。市生态环境局聚焦三个核心目标,坚持四项工作原则,狠抓五个工作措施,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三个核心目标分别为一是按时完成2000台机械报废更新任务;二是用足用好省级补贴资金;三是全面总结经验教训供兄弟市参考借鉴。四项工作原则分别为一是双向发力,即报废更新补贴有吸引力,禁高区内机械监管有执行力;二是减排当先,始终坚持减排原则,机械“大户”再难也要“啃”,没有减排效益的表面文章再容易也坚决不做;三是精准高效,工作中坚持先易后难,长期在用机械优先于使用频率较低机械、优先于已经封存机械、优先于外地机械;四是底线思维,始终强调守牢补贴资金合规使用、台账资料真实准确、避免负面舆情和严防“一刀切”式报废更新。五个工作措施分别为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补贴制度;二是细化分解任务,稳妥梯次推进;三是推行“红黄蓝”三色管理,持续传导压力;四是开展排查整治,确保报废更新成效;五是推进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动态清零。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排道路移动机械2198台,倒逼省外销售816台,境外销售31台,全市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实现动态清零。初步估算,仅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更新迭代这一项工作每年可减少颗粒物(PM10)90吨,细颗粒物(PM2.5)77吨,总碳氢化合物(THC)144吨,氮氧化物(NOX)1041吨,一氧化碳(CO)555吨,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提升。

四、全面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日常监管。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山东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管控工作方案》要求,制定了《济宁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非道路机械路检路查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2022年完成450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时定位设施安装并与省生态环境厅联网,组织开展了200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市级层面监督性检测。近年来累计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50654台,合格率98.64%,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14264台,合格率93.14%,查处冒黑烟、闯禁高区作业、超标排放等各类问题257个,处罚118.55万元,有力地打击了非道路机械违法违规行为。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树牢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勇于担当,务实重干、聚力攻坚,以打好蓝天保卫战工作为抓手,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