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新闻头条
推进南四湖湿地修复 让渔民吃上了“生态饭”
发布日期:2022-07-15 09:34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山东湿地资源丰富,为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山东通过退渔还湖等措施,积极推进湿地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每天早上和傍晚,南四湖的大片湿地都成为摄影师拍摄的绝佳场所,近年来,这里珍稀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

 摄影爱好者 赵迈

 “这两年,微山湖湿地出现了数十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青头潜鸭。”

 南四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富集,是鸟类迁徙中转的重要停歇地,也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的重要节点。2018年,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其中5.7万公顷的区域被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

 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

 副主任 冯洪新

 “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现在已经达到了地表三类的标准。水质好坏与湿地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水质好了,那么湿地就健康了,生物多样性就丰富了。”

 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近年来当地政府壮士断腕的生态保护。从2018年开始,微山县退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所有养殖、捕捞以及其他生产活动。

 南四湖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部

 部长 郭宝金

 “在南四湖养鱼富了几代人,但养鱼过程中,残余的饵料和农药残留也把水质污染了。”

 一头连着生态,另一头连着的却是渔民的生计。在核心区内,有5.1万渔民以渔业养殖为生。退渔还湿,这让一辈子都在湖上生活的渔民犯了难。

 微山县高楼乡翁楼村

 村民 段有勤

 “第一感觉就是我们没有活路了,别说我这一生了,我这上几辈子,加上这我的下辈子都是以渔为生。”

 离开渔业,政府也面临两难的选择,退渔工作一上来并不顺利,他们千方百计引导渔民转型。

 微山县委常委、副县长 胡忠华

 “因为核心区的退养,有一部分渔民进入了一般控制区,(鼓励他们)进行了生态化养殖,让湖区的群众生产生活的质量不下降,采取生态补助的形式,引导群众积极地退养。”

 当地从有限的财政中每年拿出1.8亿元,每亩退养池塘补贴1000元,为期20年。而有部分渔民也先行一步、开始转型。张孝民一家几代人都是渔民,早在三年前,他就看到核心区养殖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前退渔。如今,借着生态养殖的东风,他在实验区承包了400亩荷塘,搞起藕虾共养,吃上了“生态饭”。

 微山县昭阳街道十村

 村民 张孝民

 “从种上这个太空36号,水它能净化,净化完以后,咱可以养龙虾,原先是一亩地也就是弄千把块钱,现在每亩纯盈利就是两三千块钱。什么叫双赢?这个就叫双赢。”

 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南四湖核心区和缓冲区内26.1万亩渔业养殖全部退出。同时退出的还有6处违规光伏和12家煤炭开采企业。

 微山县自然保护地和野保科

 科长、工程师 杨勇

 “让湿地得以休养生息,这样湖内的芦苇、蒲草、荷叶,还有其他一些湿地植物就能自然生长,达到自然修复的目的。”

 自然修复的同时,济宁市还进行了人工湿地和小微湿地建设。目前,南四湖植物种类达到656种,野生动物也从205种增加到294种。包括南四湖在内,近年来,济宁修复湿地面积20.37万亩,湿地保护率达77.38%。今年6月,济宁市被认定为国际湿地城市。

    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党组书记、局长 王庆峰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推动(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截至目前,山东已建成东营、济宁2个国际湿地城市,66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达24.63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