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生态建设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济宁市嘉祥县
发布日期:2022-02-08 10:34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紧邻济宁市主城区,现辖1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宗圣曾子故里、中国石雕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鲁锦之乡,且交通便利、路网发达,拥有济宁机场和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铁水联运码头。近年来,嘉祥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嘉山祥水吉祥地,生态宜居森林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封山禁采”建设美丽“嘉山”,通过环城水系治理打造“祥水”,形成青山拥城、绿道环城、碧水绕城的“嘉山祥水”。先后荣获山东省森林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城市、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综合施策,狠抓生态修复治理

 自2010年以来,嘉祥县十年如一日实施封山禁采,组建工作专班,落实捆绑式包山头责任制,深入实施“荒山绿化提升、森林生态廊道、退耕还林还果、镇村绿化、农田林网”五大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小黄山地质环境治理、老牛愁山破损山体修复与地质环境治理等项目。截至2020年,嘉祥县累计封山68座,拆除石灰窑97座,关停石子机178部、锯石机5000余部,完成造林绿化1.52万亩,治理修复破损山体8820亩,复垦耕地500多亩,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3000亩。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主流媒体相继对嘉祥县封山禁采、绿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铁腕治污,打造城市靓丽生态水系

 针对工业点源污染,按照严于国家和省市标准的要求,对所有涉水工业企业废水进行深度治理,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严厉打击私排偷放、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封堵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污水直排口,加快城乡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铺设城区管网40公里。累计投资5亿元对龙祥河西延、洪山河、前进河、老赵王河、洙赵新河等5条河流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形成内部循环、外部联通、“五龙绕城”的城市生态水系,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人水和谐宜居生活空间。

 三、修复为主,精心发展走生态旅游之路

 近年来,嘉祥县坚持走生态修复治理与文旅产业相结合的道路,打造不同形态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先后投入资金8亿元,引入社会资本5亿元,实施荒山治理,因地制宜打造关山地质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网红”打卡地东方左岸假日小镇和德信啤酒小镇等,在荒山上开展生态旅游。目前,嘉祥县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旅游景区8处,省级旅游强乡镇6个,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通道。

 四、三产融合,生态农业聚力成势

 嘉祥县注重在村镇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推动农业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实施老僧堂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累计发展金银花、菠菜、西兰花、辣椒等特色种植5000亩,推广水肥一体化2000亩,年产优质果蔬9000余吨,人均收入增加2500元。成立嘉祥县华生祥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葡萄2000余亩,总产值达400多万元,人均增收4500元,带动就业800余人,实现了基地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截止目前,嘉祥县已有省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3家,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家,2020年获评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

 五、健全体系,倡树生态文明建设新风尚

 嘉祥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为契机,不断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作为各单位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下步,嘉祥县将以实施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为抓手,按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进键”,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共建共享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真正实现绿色惠民富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