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19年6月20日我局拟对下列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6月20日-2019年6月2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537-2363820
通讯地址:济宁市为民服务中心环保窗口
邮 编:272100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辐射类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备注 |
1 | 济宁邹城罗厂~泰山玻纤110kV线路工程
| 邹城市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山东博瑞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本工程新建线路包括220kV幸福站~110kV泰玻新站110kV线路段和220kV罗厂站~110kV泰玻新站110kV线路段,线路路径总长度17.7km,其中双回架空线路路径17.0km、双回电缆线路路径长度0.7km。本工程新建110kV线路全线位于济宁市邹城市境内。
| 1.施工期 (1)扬尘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于输电线路施工以及材料运输、装卸和堆放等过程。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物料设置遮盖、围挡等措施;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将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车速限制在20km/h以下,运输沙土等易起尘的建筑材料时应加盖蓬布,并严格禁止超载运输;车辆泥沙清除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场地等。 (2)噪声 噪声主要来自场地平整、挖土填方、土建、线路安装等几个阶段,主要噪声源有挖土机、电锯、吊车、牵引机及汽车等。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依法限制夜间施工,确需夜间施工时需取得主管部门同意并公告附近居民,施工过程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3)废水 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设备清洗、进出车辆清洗和建筑结构养护等过程产生,经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附近城市污水管网。 (4)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废主要来自建筑垃圾、土石方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 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当地主管部门指定的附近垃圾处理场;土石方部分回填,剩余弃土运至协议单位弃土场堆存;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环卫定期清运。 (5)生态环境 施工期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植被损失和水土流失。 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①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大挖大填施工;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蚀和水蚀。 ②合理组织施工,减少临时施工用地;塔基及电缆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尽量缩小施工作业范围;材料堆放要有序,注意保护周围的植被;尽量减小开挖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 ③施工临时道路和堆场尽量少占耕地,道路临时固化措施应在施工结束后清理干净,并进行复耕处理;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进行翻松征地,恢复其原有土地用途。 ④电缆隧道开挖应严格按照《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 5484-2013)要求进行施工。 ⑤施工中产生的余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回填或周边绿化;工程完工后立即对铁塔下坑基、电缆隧道表面填平并夯实,根据现有线路绿化现状进行复耕或复植绿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生态影响。 2.运营期 (1)电磁环境 输电线路输电过程均会因高电压、大电流而产生电、磁场。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线路选线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要求,尽量避开村庄、学校等环境保护目标,对线路避不开的建筑物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要求进行跨越。 (2)噪声 输电线路运行时会产生风阻噪声及交流电晕噪声。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噪声水平。 | |
2 | 山东济宁邹城中心店110kV输变电工程
| 邹城市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山东博瑞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本工程110kV线路全线位于济宁市邹城市境内。拟建站址及四周现状均为农田。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3126.5m2。变电站规划建设3台50MVA主变,本期安装2台50MVA主变,电压等级为110/10kV。变电站主变户外布置,110kV配电装置户内布置。110kV规划进线2回,本期110kV进线2回。本工程新建110kV线路路径全长10.9km,其中同塔双回架空线路8.6km、单回架空线路1.0km、双回电缆线路0.1km、单回电缆线路1.2km。 | 1.在选址选线时,尽量避开村庄等环境保护目标。 2.变电站在布置形式上,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布置,可有效减小站区围墙外工频电场的影响。 3.设备招标时,要求主变噪声不大于60dB(A),站内通过合理布置,利用建筑物、防火墙等的阻隔及距离衰减减小噪声的影响。 4.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注意维护保养。施工期间分时段施工,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5.施工期在采取适当喷水、对易起尘的建筑材料加盖蓬布等措施后,可有效抑制扬尘。 6.站内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不外排。 7.设计变压器贮油坑及事故油池,避免事故油泄漏对环境造成影响。 8.架空线路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噪声水平。 9.线路跨越电力管线、通讯管线、公路、铁路、树木等时,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进行跨越。 10.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产生在施工期,对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开挖时表层土、深层土分别堆放与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做好工程后的生态恢复工作。
| |
3 | 济宁邹城电解铝Ⅱ线π入华鲁变110kV线路改造工程
| 邹城市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山东博瑞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本工程新建线路包括电解铝Ⅰ线110kV线路改造段和电解铝Ⅱ线π入华鲁变110kV线路段,线路路径总长度0.2km,其中单回架空线路0.1km、双回电缆线路0.1km。本工程110kV拟建线路全线位于济宁市邹城市境内, | 1.施工期 (1)扬尘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自于输电线路施工以及材料运输、装卸和堆放等过程。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物料设置遮盖、围挡等措施;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将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车速限制在20km/h以下,运输沙土等易起尘的建筑材料时应加盖蓬布,并严格禁止超载运输;车辆泥沙清除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场地等。 (2)噪声 噪声主要来自场地平整、挖土填方、土建、线路安装等几个阶段,主要噪声源有挖土机、电锯、吊车、牵引机及汽车等。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依法限制夜间施工,确需夜间施工时需取得主管部门同意并公告附近居民,施工过程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3)废水 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为设备清洗、进出车辆清洗和建筑结构养护等过程产生,经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附近城市污水管网。 (4)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废主要来自建筑垃圾、土石方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 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当地主管部门指定的附近垃圾处理场;土石方部分回填,剩余弃土运至协议单位弃土场堆存;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环卫定期清运。 (5)生态环境 施工期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植被损失和水土流失。 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①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大挖大填施工;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蚀和水蚀。 ②合理组织施工,减少临时施工用地;塔基及电缆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尽量缩小施工作业范围;材料堆放要有序,注意保护周围的植被;尽量减小开挖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 ③施工临时道路和堆场尽量少占耕地,道路临时固化措施应在施工结束后清理干净,并进行复耕处理;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进行翻松征地,恢复其原有土地用途。 ④电缆隧道开挖应严格按照《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 5484-2013)要求进行施工。 ⑤施工中产生的余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回填或周边绿化;工程完工后立即对铁塔下坑基、电缆隧道表面填平并夯实,根据现有线路绿化现状进行复耕或复植绿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生态影响。 2.运营期 (1)电磁环境 输电线路输电过程均会因高电压、大电流而产生电、磁场。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线路选线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要求,尽量避开村庄、学校等环境保护目标,对线路避不开的建筑物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要求进行跨越。 (2)噪声 输电线路运行时会产生风阻噪声及交流电晕噪声。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噪声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