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机关科室、直属单位动态
风雨同舟护清流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筑牢汛期水环境安全屏障
发布日期:2025-08-07 10:09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8月5日至6日,全市范围内遭遇强降雨天气,主城区平均降雨量超45毫米,全市平均降水量达15.8毫米。济宁市生态环境局迅速响应,周密部署,将保障汛期水环境安全作为当前重点工作,立即启动一河一专班巡河机制,组织32支科级干部带队的巡河力量,深入河湖一线开展水质巡查监测,严防暴雨可能引发的水环境风险,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济宁的碧水清波。

 市局精准发力,聚焦重点区域不放松。水生态环境科的工作人员冒着倾盆大雨,直奔老运河、洸府河、泗河等河流的入湖口。仔细查看水质状况,密切关注水量变化,认真排查周边环境,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精准研判暴雨对水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洙水河105公路桥水质自动监测站,更是一丝不苟地检查站房周边环境,深入分析航道船舶对自动站的影响,为精准研判水质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各县市区分局迅速行动,全面织密巡查网络。各分局紧急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主要河流、重点断面、敏感水域展开拉网式巡查。工作人员们徒步在河道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雨后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尤其是雨洪口、支流汇入口、河道淤积点等关键部位,更是成为重点排查对象。这些地方是水环境风险的“高发区”,通过逐一排查,确保不留下任何潜在风险点,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筑牢水环境安全的防线。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在这场与暴雨的较量中,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协作、快速响应,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市的汛期水质安全防护网。巡查人员们不畏风雨,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他们用“铁脚板”踏遍河道两岸,用科技手段实现精准监测,全面掌握了暴雨后全市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正是这种高效的联动和执着的坚守,为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水环境风险隐患赢得了宝贵的先机。

 汛情尚未结束,守护仍在继续。下一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汛情发展,毫不松懈地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和巡查检查力度。同时,严格落实各项应急措施,以“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的工作标准,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