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新闻头条
济宁描绘生态宜居乡村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2-09-08 16:38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金乡县羊山镇徐楼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一体化治理”项目,采用“污水处理站+氧化塘”模式,设计处理规模100吨/天,覆盖周边5个行政村,出水水质达到山东地标一级;任城区构建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三步一体”循环利用体系,探索“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新模式。项目运行以来,已处理畜禽粪便及各类农业废弃物19万吨,生产生物有机肥10万吨、水溶肥料3万吨,产值3亿元……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重大政治责任,以切实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结合当前“三农”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并增强其能力,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积极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济宁方案”。
1 .推进农村污染治理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济宁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原则,多措并举推进农村污染治理,让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着力打造农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截至目前,济宁市已完成151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274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97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47.43万亩稻田退水综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3%,济宁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济宁市各地根据当地情况,摸索出各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涌现出一批“优等生”。鱼台县入选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曲阜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邹城市跻身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泗水县、梁山县被纳入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金乡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8月25日,生态环境部在济宁召开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在全国推广济宁经验。
2. 精准科学依法施策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为提升整治成效,济宁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农村环境设施运营管护,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济宁市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农村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规范化运行,生态环境、城乡水务、畜牧等部门和529名一线环保网格员不定期开展大排查,并利用河长制APP、智慧畜牧APP等智能手段标注问题点位,跟踪监督整改,坚持科学治污。
    针对面源污染治理标准不统一、防治设施不规范等问题,制定包括农业农村领域污染防治在内的26项技术导则,配套出台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探索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严织密治理体系、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等环境治理新模式。
先后颁布实施《济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条例》《济宁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条例,为解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难题提供法律依据、法治保障。
    济宁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监管”思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管一体化特许经营。推动河湖长制向坑塘延伸,建立县包镇、镇包村、村包坑塘(沟渠)的三级包保机制,落实镇、村两级坑塘长975名,安装视频监控,实时掌握坑塘水位、清洁度等。
    全面推行黑臭水体管护“二维码”,群众可实时反馈现场情况。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奖补制度,市财政按照农村人口每人每月两元的标准,已连续两年列支8000余万元市级专项奖补资金。
3.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以点带面、先急后缓、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处置。
    在治理模式上,结合地形地貌、经济成本,分别选择纳管、建站、拉运等治理模式,探索出生活污水处理站+氧化塘、分散式生态滤池、土壤渗滤等不同治理方式。在治理重点上,优先治理“三类”行政村(环湖沿河行政村、农村黑臭水体所在行政村、污水产生量较大行政村)。
    深度挖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潜能,探索出生活垃圾“两次四分”做法,即农户按照可腐烂、不可腐烂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其中可腐烂垃圾运送至资源化利用站,经过24小时发酵形成有机肥,不可腐烂垃圾按照好卖、不好卖、有毒有害标准进行二次分拣。依托全市环卫一体化机制,利用现有10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无害化处置”三个全覆盖。
    大力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区、示范村庄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山区景观、丘陵风貌、滨湖水乡、平原风光、滨河生态不同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美丽乡村覆盖率已达34%,连续6年全省考核第一名。 (高广勇 司璐 李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