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生态环境宣传
以督促改见成效 |济宁: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就该这么抓
发布日期:2021-12-08 09:07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的政治责任,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完善协作配合、系统推进的常态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督察整改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为集中展示全省各地组织督察整改的显著成果,加强学习交流,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组织刊发“以督促改见成效”示范案例,济宁又一案例成功入选。全文如下:

    济宁: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就该这么抓

 济宁市太白湖新区位于济宁城区南部,是济宁城市发展的新中心。作为快速发展中的新区,各类建筑工地遍布全域,建筑工地扬尘成为制约当地大气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2021年4月,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济宁市反馈意见指出,济宁市部分县区对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放松要求,导致扬尘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太白湖新区对照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按照《济宁市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办法》《济宁市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导则》等有关要求,强化监管,狠抓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同时坚持对标学习、不断创新,积极打造标准化智慧工地,提升扬尘防控效能。

 强化监督监管,狠抓扬尘治理

 为切实做好扬尘管控工作,太白湖新区不断强化政策指引,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评标兵、树典型、促成效,建立工地扬尘管控“每周红黄蓝牌评比、每月两次现场会议、重点项目驻点帮扶、诚信预警查处、新建项目培训”五项制度,并严格落实。一是出台了《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太白湖新区2021年秋季扬尘污染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方案》,为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依据。二是成立了住建、环保、城管、镇街等组成的联合夜查组、突击检查组等多支执法检查队伍,镇街实施村居包保工地制度,环保监管平台、网格员线上、线下巡查,形成监管合力。开展“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对突出问题及时督办、约谈、曝光,重点项目安排专人值守。三是实施区级部门包保项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将压力切实传导到位。四是选择问题突出或先进典型项目召开现场会,鞭策落后,激励先进;与企业签订扬尘治理承诺书,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开展新开工项目污染防治措施达标联合验收,指导企业规范开展扬尘治理。五是每日对空气质量进行分析,梳理指标数据,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形成专报,实施有针对性的督导,做到精准执法点穴式监管。

 创新管控模式,提升扬尘防控效能

 太白湖新区积极引导区内建设项目引进扬尘污染防治新技术、新手段,开展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打造标准化智慧工地,不断提升扬尘管控效能。

 京杭大数据中心项目是2021年太白湖新区新开工重点施工项目,该项目引入基于嵌入式智能视觉分析技术的抓拍系统,在施工现场门口、会议室、工作区域、塔吊等关键位置布设视频抓拍监控器,系统具有车辆检测、安全帽检测等多项功能,可通过手机端、PC端随时查看项目现场车辆进出、现场作业扬尘等信息,发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通知责任人进行整改,对一些人员检查无法顾及的角落也能全面监管,实现24小时全天候智能监控,有效解决了工地现场各种复杂环境下遇到的难题。

 大学科技园、京杭大数据中心、市新体校、湖畔云庐、天立学校等施工项目引入了自动喷淋系统,可实现围挡喷淋、道路喷淋、基坑喷淋等各种喷淋设备联动,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远程控制设备启停。根据季节情况,施工项目结合实际,设置每1-2小时间隔性定时喷淋;也可结合视频抓拍系统,进行实时喷淋;还可结合对PM2.5、PM10等监测数据在平台中设置临界值,超过临界值时自动开启喷淋装置,对现场进行扬尘治理。

 京杭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还创新设计了“基坑抑尘运输坡道”技术,该通道自下而上依次分别设计了100mm厚的碎石层、细石层、煤矸石层及毛毡面层。既提高了承载力,又可通过采取不间断湿法养护,确保坡道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扬尘。同时,在坡道两侧铺设防尘网,对裸土进行全覆盖,安排专人定期洒水养护。项目设置自动感应式洗车台,配备2把高压水枪,平台冲洗和人工冲洗相结合,做到“净车出场”,防止污染周边道路。该项目扬尘治理标准化做法已在全区建设项目中进行推广,对扬尘治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太白湖新区坚持强化监管、精心帮扶,不断吸收引进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21年1-10月份,太白湖新区PM10指标为7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PM2.5指标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8%,排名全市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