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新路径,建立智慧环保平台,将线上监控与线下网格化监管体系有机融合,管理人员在指挥中心便可以对重点环保问题进行现场调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线督办、查处整改并上报结果,大大提高了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效率。
转变人海战术,实现智能监控。本着能纳尽纳的思路,济宁高新区将辖区所有污染源纳入智慧环保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在线监测、在线监督等功能,对重点企业、重点镇街、重点园区排污情况实时监测,并通过智慧环保平台和专业团队的分析研判,制定处置方案,推进科学治气。同时,平台24小时不间断监控重点工业企业、煤矿、建筑工地等抑尘措施落实情况,也可以实时查看和回放各类执法车、环卫车作业时的行驶轨迹。为扩大智慧环保平台覆盖范围,高新区不断加快监测点位和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线上监控与线下网格化监管联动机制。智慧环保平台不仅需要强大的线上监控能力,也需要有力的线下支持。根据济宁市制定出台《深化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市、县、乡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与智慧环保平台相结合,实现智能监管执法全覆盖。智慧环保平台通过在线监督发现突出环境问题后,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和基层环保网格员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环境污染事件情况,并将现场情况反馈指挥中心。智慧环保平台搭配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了网格员全覆盖、管理机构全配备、工作情况全留痕等目标。
建设在线监测监控管理系统。已接入废气污染源33家、废水污染源13家、污水处理厂3家、空气自动监测站5个,实现对重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新路径,893个污染点源全部纳入市环境监管平台系统,视频监控企业点位222路,可以实时监控堆场覆盖、喷淋设施、洗车装置等降尘设施的运行情况,对于超标数据及异常数据可实现证据包录制。
实现企业智能用电监管。以管控企业《排污许可证》或环评资料为依据,在企业总用电进线、涉气生产线、生产工序、生产装置及其对应废气收集与治理设施的核心用电设备,应安装用电监测设备。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市、区两级企业电量数据共享,有效杜绝企业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偷排偷产、治污设备不使用、治污设备不正常使用等问题,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和治污过程的在线监控。截止目前,已安装企业环保用电监管系统102家,设置监控点位135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