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下午,副市长柳景武参加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汇报会,代表济宁市在山东省数据大厅现场向副省长王书坚汇报南四湖及南水北调全链监控预警平台建设情况。市政府办公室、市生态环境局派员参加。
济宁市南四湖及南水北调全链监控预警平台由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市生态环境局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负责技术研发。该监管平台作为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智慧监管 提升效能”样板,着力解决政务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时遇到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老大难问题,旨在推动政府业务协同、宏观决策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成果,推动我市 “数字济宁”、“智慧城市”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为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平台以济宁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为依托,得到了水利部淮委、省大数据局、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总公司等国家、省级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将生态环境、城乡水务、城防水文、港航、国土资源、住建、农业农村等相关委办局水系、水文、水质、水工、污染源、网格化监管等跨流域、跨地市、跨部门海量实时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全流域、全过程、全覆盖动态立体预警防控体系,提升水环境监管效能,保障调水水质安全。
济宁市境内的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输水干线总长198km,是东线输水大动脉的心脏,承接4省8市34个县市区的客水,流域治污曾经堪称“天下治污第一难”。2013年底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调水已累计过境30亿m3,调水水质安全关乎沿线城乡供水、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水环境方面的监管尤为重要。
一是实时掌握输水干线水质变化情况,对不达标断面跟踪督办,对累积、潜伏、演化体现出来河流断面水质渐变式告警事件启动“快速溯源”程序进行处理。当监测点位出现小时值或日均值超标时,监管平台会自动向企业、网格员、部门执法人员、地方政府等不同责任人分级推送告警短信,让数据多跑腿,第一时间提醒有关责任人及时介入,第一时间对告警事件进行全过程闭环处理,防止污染持续超标,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了从被动应急管理向主动风险管控工作机制的转变。
二是对于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监管的“盲区”,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着力解决河湖面源污染和基层管护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与环保专职网格员线上线下巡查数据信息共享、实时联动,及时发现、闭环处置环境问题,彻底打通了部门传导隔板,让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东线工程通水5年以来,我市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整体稳定达标。2018年我市18个国控断面COD和氨氮总体均值分别为16.5mg/L、0.29mg/L,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各断面也分别实现了水质年度均值达标。南四湖水质连续14年改善,跻身全国水质较好湖泊行列,累计保障30.7亿立方米调水水质安全。
下一步,我市将河湖长制等纳入监管平台,把工作做细、做实,让政务资源共享的数据红利转化为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