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湖新区目前在建建筑工地、市政道路、房屋拆迁工程项目多,为切实做好在建建设项目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太白湖新区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一套从项目环评要求、施工扬尘防治方案制定、落实扬尘治理导则8个100%和攻坚行动、运用互联网+、加大督导检查、开展约谈、依法依规处罚、先进典型效应等方面抓好扬尘治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项目环评时严格要求
在做好噪声、水环境、固体废弃物要求的同时,重点针对建筑粉尘提出严格要求。对建筑用水泥、石灰、黄沙、渣土、建筑垃圾、裸土、施工道路,在运输、存放、作业过程中,提出具体防治要求。
二、认真制定扬尘治理方案
每一个项目从扬尘治理工作总目标、扬尘治理工作职责分工、扬尘治理实施办法、扬尘治理检查制度、环境保护专项措施五个方面,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由监管部门区建设部门审核后实施。
三、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导则和攻坚行动
严格落实济宁市市直部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导则,尤其对建筑工程项目扬尘治理工作的标准、制度、方法、措施等进行了规范和细化,在日常工作中对建筑工程项目扬尘治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施管控。
扎实开展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4月30日的秋冬季“封土行动”。全区所有工地除经“市长一支笔”特批的民生工程外,其他项目一律停止土石方作业,违者一律处罚。
四、充分运用环保互联网+
充分发挥“智慧环保监管平台”作用,远程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三级联网。我区智慧环保监管平台2016年6月份筹备建设,2016年9月投入使用,全区规模以上房屋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都安装了扬尘污染视频监测监控系统。人防和技防结合,通过监控平台共发现问题721件,及时下发督办721件。
通过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广泛利用大数据和App智能平台,将静态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动态抽查相结合,使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向智能化创新推进,提高了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五、加大日常检查力度
建立日常巡查、夜查和督查机制。由区建设局、环保局、城管局抽调专人和镇街专职网格员组成,每天由一名科级干部带队,对全区各类工地实施日常巡查,每周不少于2次的凌晨夜查和针对问题项目的专项督查,发现问题进行取证,并下达督促整改通知书,定期在全区通报。
六、及时进行约谈、通报
对整改不力、文明施工情况较差的工程项目限期监督整改;施工单位完成整改,通过区建设局、环保局组成的扬尘治理专项督导组进行实地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后,才可开工或复工,逾期不达标的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通报,去年以来共约谈了整改不力的项目9个。
七、依法依规从严处罚
建立扬尘污染项目处罚问责机制。一是对一般问题,下达停止扬尘污染行为通知书;二是对问题较严重的,责令停工整改;三是对问题严重的给予顶格经济处罚。2017年至今共处罚16家,罚款金额40万元;四是对整改不力或两次以上被查处的记入“黑名单”。同时,对多次被查处问题,工作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机制。
八、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我区目前在建项目22个,施工单位来自不同地方,对扬尘治理标准掌握不一致,为了树立标杆、学有榜样、学有参照,我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使大家通过现场观摩,对照先进,查找不足,限期改正,共同提高。去年以来我区共举办了7次现场观摩会,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九、现场指导,广泛宣传
实地指导在建工地落实扬尘防治措施,积极开展扬尘专项治理工作以及扬尘治理法规知识进工地活动,全力提升在建工地扬尘防治水平,并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把全区治理建筑扬尘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和攻坚过程中好的做法、存在问题以及措施要求,及时编发工作简报。对全区在建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集中进行环保专题讲座,使大家了解当前环保形势,提高思想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形成治理扬尘污染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