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新闻头条
乡村美景入画来
发布日期:2013-07-22 08:22 浏览次数: 字号:[ ]
分享

    
         乡村美景入画来
         —汶上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斐然
    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坚持科学规划,严格工程质量,“五化”建设同步实施,村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郭楼镇郝营村是100个示范村之一,“花树掩映道路,人车穿行其间,农家小院依傍休闲绿地。蓝天、碧水、绿地、农田,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赶雪雨天,几天出不去门,如今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真是方便,路边还安装了路灯,垃圾天天清理,栽植了果树、花卉,我们就像生活在花园里,环境可好了!”在这个村生活了近一个世纪的何树辛老人颇有感慨地说。
    汶上县将全县村庄分为新型农村社区型、保留村庄整治型、近期搬迁改造型三种类型,实施分类推进。以“三清、四改、四通、五化”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同时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和各类特色村庄。在具体实施上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镇驻地及新型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站,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问题;二是建设镇驻地垃圾中转站,村里建设垃圾池,按照建设标准配齐垃圾桶及垃圾收集、转运车;三是结合自来水村村通工程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做好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排查工作;四是抓好道路硬化,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五是抓好村容整治,集中清理整治村内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彻底清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确保道路整洁有序;六是抓好村庄绿化美化。发动广大群众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努力使村内村外、道路两旁、河道两岸及庭院内部有花有草、绿树成荫,建设街头花园、休闲绿地和生态水景,配建农家书屋、宣传栏、报刊栏、健身广场等设施,鼓励有条件的村实施道路亮化工程。七是抓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提高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八是抓好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在让群众享受宜人生态环境的同时,从经济上也要得到实惠。
    在实施过程中,汶上县严格落实“工程四制”要求,建立“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进行奖补,各乡镇按照不低于财政收入15%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加大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力度。
    农村新型社区是重点打造的亮点,全县近百个农村社区基本完善了“道路、服务、休闲、治污、保洁”五大效能。杨店镇滨湖社区、寅寺镇朝阳社区、汶上镇泉河丽景社区等建设了污水处理站、氧化沟及小型湿地,走进这些小区,处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假山跌瀑,显示出集居住与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文明生活情调。
    截至目前,100个示范村庄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硬化村内主次街道、小街巷1786条、471.16公里;铺设花砖人行道298公里,修砌排水沟2306条、825公里;粉刷墙壁11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980盏,栽植苗木16万余株,绿化面积78万平方米;14处乡镇驻地都建设了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新增“一池三改”793户,新建522余个固定垃圾池、新增垃圾桶9482个,明确了专职环卫管理机构,配齐了保洁人员;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2个,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80个。
    汶上县委副书记侯典峰介绍,下步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效果。一是完善环卫保洁的日常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规范化运行机制,稳步提高工作标准,强化村级环卫措施,有效构建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管理运行体系,对村里的保洁员,做到了人员、经费、责任“三落实”。二是建立乡村污水处理、绿化、道路的养护维修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公共设施养护体制改革,把更多的资金和力量向养护管理上投入,实现以建为主向以养为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