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落实《邹城市畜禽养殖布局规划》,根据规划科学合理安排养殖场分布。控制养殖规模,优化整合畜禽分散饲养场(点),建设标准养殖小区。严把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投入使用前应报环保局,环保局共同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预先验收。
二是加强畜禽排泄物污染的控制。采取多种对策对畜禽排泄物的污染进行控制:一是采用多种技术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这样,可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并可杀灭病原菌。既增加了养殖业的收入,又减少了农业污染。二是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以达到降低粪便中的氮和矿物质含量的目的。制订有关法规,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三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等条件的差异,制订畜禽粪便管理政策,控制粪便的产生、播撒和处置。四是采取收排污费的方式,能有效地减少粪便不恰当处理和贮存给农业造成的污染。
三是突出重点,狠抓沼气池建设。根据实际,鼓励养殖场建设相应大小的沼气池,采用粪尿干湿分离后分开处理。
四是不断创新机制,努力探索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新格局。要认真总结现有成功的各类沼气技术和模式,不断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努力探索沼气工程良性循环治污的新格局。在治污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利用沼液、沼渣用作茶园、竹园、果园、粮田的有机肥料,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提高综合利用率,建立生态型畜牧场或“综合农业”系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
五是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鼓励养殖场,合理配制饲料。准确测定畜禽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准确地配制出符合不同生产阶段和目的的畜禽饲料,以减少养分的过度供给并降低养分的排泄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积极和高校院所合作,加强环保型饲料和生物饲料的研究应用,同时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六是加强畜禽污染的宣传教育。要大力宣传畜禽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畜禽养殖场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要引导畜禽养殖场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治理,防止任意排污现象的发生。